当前位置:首页 » 成语大全 - 第1820页

无精打采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12次

【中文】:无精打采【读音】:wújīngdǎcǎi【正音】:精;不能读成“jīn”。【辨形】:精;不能写成“清”。【无精打采的意思】:采:精神,神色。形容精神不振。【出处】:清·曹雪芹、高鹗《红楼梦》第八七回:“贾宝玉满肚疑团,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。”【近义词】:灰心丧气、垂头丧气、萎靡不振【反义词】:精神焕发、精神抖擞、意气风发【用法】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【无精打采造句】1、当你无精打采的时候,人们总是会说到兴头上。——杰罗姆·大卫·塞林格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2、"生活如此无精打采,但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活着。"——奈保尔《米格尔街》3、外面的世界如此的精彩,我却无精打采。4、想得到快乐,就别让自己过得无精打采。5、太阳把黄土烤的发红,要冒火似的。群山也显

目光短浅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49次

【中文】:目光短浅【读音】:mùguāngduǎnqiǎn【正音】:浅;不能读成“qián”。【辨形】:浅;不能写成“钱”。【目光短浅的意思】:形容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没有远大的理想。【出处】:王火《战争和人》(一)卷一:“随着岁月的推移,他渐渐认识到,自己娶了一个虽有姿色,却目光短浅、庸俗狭隘、心地不好的女人。”【近义词】:目光如豆、鼠目寸光【反义词】:远见卓识、目光远大【用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缺乏远见【目光短浅造句】1、“目光短浅是必要的。因为大多数人活不到自己目光可及的未来。”——乌兰诺夫《异常生物见闻录》2、欲望使人高瞻远瞩,而盲目的爱使人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。——迈克尔·道布斯《纸牌屋》3、原谅我目光短浅,看不到你说的地久天长。4、我之所以目光短浅,是因为我一直站在侏儒的肩膀

风烛残年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06次

【中文】:风烛残年【读音】:fēngzhúcánnián【正音】:残;不能读成“chán”。【辨形】:残;不能写成“浅”。【风烛残年的意思】:风烛:风中飘摇的灯烛,极易吹灭;残年:剩余的年岁。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。【出处】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一回:“再说设或生个不肖之子,慢讲得济,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【近义词】:桑榆暮景、日薄西山【反义词】:年富力强、风华正茂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褒义。【风烛残年造句】1、我的肉体还很年轻,但灵魂却风烛残年。2、时光从未风烛残年,只是我们不再风华正茂。3、爱是门古老的技艺,风烛残年,尚未失传。——《你看,我们终究走散了》4、待我风华正茂之年,愿和你患难与共,等你风烛残年之时,愿与你共历生死。5、人生不

心平气和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65次

【中文】:心平气和【读音】:xīnpíngqìhé【正音】:平;不能读成“pín”。【辨形】:心;不能写成“必”。【心平气和的意思】:心情平静,不急躁,不生气。【出处】:宋·程颐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“荆公与先生道不同,而尝谓先生忠信。先生每与论事,心平气和,荆公多为之动。”【近义词】:心平气定、平心静气【反义词】:暴跳如雷、勃然大怒、大发雷霆、心急火燎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【心平气和造句】1、我能心平气和地打死你吗?——《好先生》2、我终于可以在对朋友说起你时心平气和,像在谈论一个路人。3、力量有很多种,心平气和的那种最坚定。——耿帅《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》4、一个人的教养,不在心平气和时,而在心浮气躁时。——李瑛《你的教养价值千万》5、希望再见时可以

豆蔻年华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55次

【中文】:豆蔻年华【读音】:dòukòuniánhuá【正音】:年;不能读成“lián”。【辨形】:蔻;不能写成“寇”。【豆蔻年华的意思】:豆蒄:植物名。豆蔻开花的时期。指女子十三四岁。【出处】:唐·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;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【近义词】:破瓜之年【反义词】:桑榆暮景、风烛残年、徐娘半老、人老珠黄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褒义【豆蔻年华造句】1、少年怀才志必得,豆蔻年华勤必赢。2、最好的年华是豆蔻年华,最美的岁月是青葱岁月。3、那年匆匆,豆蔻年华,如白驹过隙,霎那芳华。4、豆蔻年华初相遇,才子佳人总深情。5、小女子不才,已过豆蔻年华,才与公子相遇。6、豆蔻年华种下的恨,颠沛了数十年,到底未能消。——李梦霁7、我渴望向古人一样,谈一场从豆蔻年华到古稀之年的

依然如故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83次

【中文】:依然如故【读音】:yīránrúgù【正音】:故;不能读成“dí”。【辨形】:故;不能写成“敌”。【依然如故的意思】:故:过去的。仍旧和过去一样。形容没有变化。【出处】:唐·薛调《无双传》:“仙客既觐,置于学舍,弟子为伍,舅甥之分,依然如故。”【近义词】:依然故我、一仍旧贯【反义词】:焕然一新、面目全非、今非昔比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状况没改变【依然如故造句】1、岁月依然如故,可我们不再依然如初。2、小路依然如故,你我却已不是当初。——汪国真《黄昏的小路》3、岁月悠悠,唯有你依然如故。4、就算我消失,世界依然如故。5、愿你所爱的依然如故,愿你所听的依旧悦耳。6、一睁眼的物是人非,一闭眼的依然如故。7、愿此去繁花似锦,再相逢依然如故,永远都是自在如风少年。8

物是人非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338次

【中文】:物是人非【读音】:wùshìrénfēi【正音】:是;不能读成“sì”。【辨形】:非;不能写成“韭”。【物是人非的意思】:景物依旧,人事已非。多用以形容对故人的怀恋。【出处】: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三折:“回首时今来古往,伤心处物是人非。”【近义词】:时过境迁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【物是人非造句】1、我不愿承认物是人非,可时光不曾后退。2、在每一个物是人非的风景里,都有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。3、岁月太深,多少繁华成烟,时光太浅,多少守望物是人非。4、不要轻易为了任何一个人改变,到头来物是人非,而你却已面目全非。5、一个人注定是要走过很多路,要看过很多物是人非,才会成熟,才会坦然。6、物是人非,事过人迁,我走在孤岛上,路过了孤独,路过了悲伤,路过了回忆

念兹在兹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403次

【中文】:念兹在兹【读音】:niànzīzàizī【正音】:念;不能读成“liàn”。【辨形】:在;不能写成“再”。【念兹在兹的意思】:兹:此,这个。本作“念此在此”,指怀念这个人,在于他有这些功劳。后用以形容对某事十分重视,念念不忘。【出处】:《尚书·大禹漠》:“帝念哉!念兹在兹,释兹在兹。”【近义词】:念念不忘【反义词】:置之不顾、置之脑后【用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【念兹在兹造句】1、念兹在兹,一日不忘。——辛夷坞《许我向你看》2、当喜知节,当怒知惩,念兹在兹,与人为善。——吕洞宾3、对于他对革命的贡献,爷爷总是念兹在兹。4、让我们念兹在兹的人,或许就在不经意间就遗忘了。5、他对于要做的事情,总是念兹在兹。6、他这个人有洁癖,总是念兹在兹,不好好做完,心里有疙瘩。7

朝思暮想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23次

【中文】:朝思暮想【读音】:zhāosīmùxiǎng【正音】:思;不能读成“shī”。【辨形】:思;不能写成“恩”。【朝思暮想的意思】:从早到晚一直在想念。【出处】:宋·柳永《倾杯乐》词:“朝思暮想,自家空恁添情瘦。”【近义词】:梦寐以求、牵肠挂肚【反义词】:置之脑后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男女情爱方面【朝思暮想造句】1、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、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。——左央秋秋《加州没有旋转木》2、女人对男人往往会朝思暮想;男人对女人往往会朝秦暮楚。3、意想不到这种东西其实才真正让人朝思暮想。4、我想我遇见了那个人,那个让我朝思暮想的人。5、我想变成你朝思暮想的那个人,陪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。6、悲伤的不是离别,而是离别后那朝思暮想的感觉。7、你是我朝思暮想的遥不可

臭名远扬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87次

【中文】:臭名远扬【读音】:chòumíngyuǎnyáng【正音】:名;不能读成“mín”。【辨形】:远;不能写成“选”。【臭名远扬的意思】:扬:传播。坏名声传得很远。【出处】:宋·徐羡之《奏废庐陵王义真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忍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【近义词】:臭名昭彰、臭名昭著【反义词】:名扬四海、名满天下、遐迩闻名【用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同“臭名昭著”【臭名远扬造句】1、我可以让你高高在上,同样也可以让你臭名远扬。2、当我臭名远扬的时候,才知道身后跟了多少狗。3、咸鱼翻身还是咸鱼,只不过多了臭名远扬,少了流芳百世摆了。4、不管你是不是臭名远扬,只要咱两合得来人人喊打我也愿意。5、人格卑下,用尊严换取名声,名声再大,也只是臭名远扬罢了。——周国平《

渝ICP备1400241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