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第9598页

莫名其妙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21次

【中文】:莫名其妙【读音】:mòmíngqímiào【正音】:名;不能读成“mín”。【辨形】:名;不能写成“明”。【莫名其妙的意思】:名:说出。无法说出其中的奥妙。形容事出稀奇、无法理解或不合常理。【出处】:清·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·咸丰六年》:“钱相士方伯等,甫经开口问事,则已他语支吾;俟其语毕,复伸前说,则又神气不属,其莫名其妙也。”【近义词】:摸门不着、不可思议、百思不解、大惑不解【反义词】:恍然大悟【用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常与“让人”等组成兼语式【莫名其妙造句】1、如果不是来得莫名其妙,怎么能算是怦然心动?——priest《大哥》2、像我这样莫名其妙的人,会不会有人心疼。——毛不易《像我这样的人》3、抱歉,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,但我想通过语言传达给你。——sa

不可思议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21次

【中文】:不可思议【读音】:bùkěsīyì【正音】:可;不能读成“kē”。【辨形】:思;不能写成“恩”。【不可思议的意思】:原为佛教用语,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。形容对事物、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。【出处】:《晋书·鸠摩罗什传》:“罗什母辞龟兹王往天竺,留罗什住,谓之曰:‘方等深教,不可思议,传之东土,惟尔之力。’”【近义词】:不堪设想、匪夷所思【反义词】:可想而知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用于人或物【不可思议造句】1、排除所有不可能,剩下那个多不可思议,都是实事真相。——《唐人街探案》2、静下来想你,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。——王小波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3、风并不大,却在从我身旁吹过时留下了鲜明的不可思议的轨迹。——村上春树《挪威的森林》4、措手不及和

料事如神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25次

【中文】:料事如神【读音】:liàoshìrúshén【正音】:事;不能读成“sì”。【辨形】:料;不能写成“科”。【料事如神的意思】:料:预料。形容人预测事情非常准确。【出处】:清·陶贞怀《天雨花》第六回:“人人都道不知闻,是他自己猜详出,料事如神怕杀人,谁人还敢来作弊。”【近义词】:料敌如神、未卜先知【反义词】:出人意料【用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【料事如神造句】1、诸葛亮料事如神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。2、小明虽然才华横溢,,却没有料事如神的本事,就是初出茅庐的小书童。3、他真是料事如神,我还没说话他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。4、妮妮可真厉害,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料事如神。5、诸葛亮料事如神,巧借东风,在赤壁用火攻打败了曹军,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。6、他可真是料事如神

出人意料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39次

【中文】:出人意料【读音】:chūrényìliào【正音】:人;不能读成“réng”。【辨形】:出;不能写成“山”。【出人意料的意思】:超出了人们预先的估计。【出处】:清·曹雪芹、高鹗《红楼梦》第五七回:“这一件事,都是出人意料之外。”【近义词】:出其不意、出人意外【反义词】:始料所及、不出所料【用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【出人意料造句】1、这世上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,比如,你以为我会举个例子。2、真相,往往出人意料,但常常在情理之中。3、命运最奇特的地方在于,它往往出人意料。4、凡事期望不要太高,结果有时候措手不及的出人意料。5、我们的开始不算美好,索性,我们的结局也不出人意料。6、选择不必过于纠结,到最后总会像最初一样得到出人意料!7、今天一件件极致的

偷梁换柱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02次

【中文】:偷梁换柱【读音】:tōuliánghuànzhù【正音】:柱;不能读成“zù”。【辨形】:梁;不能写成“粱”。【偷梁换柱的意思】:比喻暗中玩弄手法,进行掉包。【出处】:清·曹雪芹、高鹗《红楼梦》第九七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。”【近义词】:偷天换日、移花接木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;指以假代真【偷梁换柱造句】1、那个商人采用偷梁换柱的做法,以次充好,坑骗顾客。2、魔术师的高明之处,就是偷梁换柱的手法让观众也觉察不到。3、他偷梁换柱,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。4、你这种行为是偷梁换柱,我不赞同的。5、虽然他偷梁换柱了,可是却不小心被发现了。6、小明准备偷梁换柱,将考试试卷的名字与我的互相调换。7、既然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在那里,我们何不偷梁换柱,取之。8、这些不

严于律己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337次

【中文】:严于律己【读音】:yányúlǜjǐ【正音】:律;不能读成“jīn”。【辨形】:律;不能写成“津”。【严于律己的意思】:律:约束。对自己约束得很严。即对自己要求严格。【出处】:《明史·罗伦传》:“伦为人刚正,严于律己。”【近义词】:克己复礼【反义词】:宽以待人【用法】:补充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褒义;指严格地约束自己。【严于律己造句】1、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现在还有多少人用它当座右铭?!2、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,而不是用来权衡别人的。严于律己,宽于待人。3、一时不严于律己,便让身体有了可乘之机。一时间懒惰懈怠,便会赶不上从前的自己。——战神祺《戏酒战自由》4、他严于律己,没有任何不良嗜好。5、我们要严于律己,在生活和学习上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6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勤劳,严于律己,

战战兢兢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00次

【中文】:战战兢兢【读音】:zhànzhànjīngjīng【正音】:战;不能读成“zàn”。【辨形】:兢;不能写成“克”。【战战兢兢的意思】:战战:恐惧发抖的样子;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。形容非常恐惧、小心谨慎的样子。也形容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的样子。【出处】: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毛传:“战战,恐也。兢兢,戒也。”【近义词】:诚惶诚恐、胆战心惊、提心吊胆、谨小慎微【反义词】:胆大妄为、泰然处之、神色自若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补语、状语;含贬义【战战兢兢造句】1、战战兢兢的喜欢一个人,最后是无法上爱情战场的。2、离家的孩子总是要用一颗稚嫩的心去战战兢兢迎合所有人。3、生命就像一个陀螺,没有谁不是在鞭策下战战兢兢的舞蹈。4、每一分战战兢兢的骄傲,都将为

脚踏实地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97次

【中文】:脚踏实地【读音】:jiǎotàshídì【正音】:实;不能读成“sí”。【辨形】:地;不能写成“的”。【脚踏实地的意思】:比喻做事踏实,实事求是,不浮夸。【出处】:宋·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:“司马温公尝问康节(邵雍)曰:‘某何如人?’曰:‘君实(司马光)脚踏实地人也。’”【近义词】:兢兢业业【反义词】:好高骛远【用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【脚踏实地造句】1、谁脚踏实地地生活,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。——伊·芭·勃朗宁2、当梦想照进现实,更需要脚踏实地。——关谷神奇《爱情公寓4》3、只有脚踏实地的人,大地才愿意留下他的脚印。4、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,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履行它。——爱默生5、只有脚踏实地的人,才能够说:路,就在我的脚下。——毒句6、做人

聊以塞责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73次

【中文】:聊以塞责【读音】:liáoyǐsèzé【正音】:塞;不能读成“sài”。【辨形】:塞;不能写成“赛”。【聊以塞责的意思】:聊:姑且,暂时;塞:搪塞,应付。指姑且用来敷衍自己应尽的责任。【出处】:清·曹雪芹、高鹗《红楼梦》第一八回:“我素乏捷才,且不长于吟咏,姐妹辈素所深知,今夜聊以塞责,不负斯景而已。”【近义词】:敷衍塞责、敷衍搪塞、敷衍了事【反义词】:一丝不苟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姑且应付一下,算是尽了责任【聊以塞责造句】1、他经常对自己应干的事马马虎虎,聊以塞责。2、我问他问题,他却对我聊以塞责,最终也没有答案。3、昨天你值日没扫地,你不能只用几句话聊以塞责,想蒙混过去。4、检查会上,肇事者很勉强地说了几句聊以塞责的话。5、你这是在聊以塞责,忽悠我。6、领导

敷衍塞责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21次

【中文】:敷衍塞责【读音】:fūyǎnsèzé【正音】:责;不能读成“zhé”。【辨形】:衍;不能写成“行”。【敷衍塞责的意思】:敷衍:马虎,不认真,表面上应付;塞责:搪塞责任。做事马虎,搪塞责任。【出处】:清•王浚卿《冷眼观》第二一回:“本府又当面招呼我说,监督有监察全堂学务之权,凡属于学生应行添革的事,都可以随时便宜行事的,不可敷衍塞责,听其腐败。”【近义词】:敷衍了事【反义词】:尽心竭力、尽力而为、一丝不苟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办事不认真【敷衍塞责造句】1、兴建中的车站发生倒塌事件之后,承包厂商仍一再敷衍塞责,不愿意坦然出面。2、不要指望一个敷衍塞责的人来帮你。3、我们必须努力认真地工作,不要敷衍塞责。4、各单位敷衍塞责的弊端若不革除,行政效率如何提升?5、

渝ICP备1400241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