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第8834页

因噎废食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82次

【中文】:因噎废食【读音】:yīnyēfèishí【正音】:噎;不能读成“yī”。【辨形】:噎;不能写成“壹”。【因噎废食的意思】:噎:食物塞住喉咙;废:废止,停止。因为怕噎,就不再吃饭。比喻因为出了一点问题或怕出问题,就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来不干。【出处】: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【近义词】:【反义词】:百折不挠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定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【因噎废食造句】1、如果你受了一点挫折,就打算因噎废食,那么你此生注定难有成就。2、对交际中的失误常做自责,以便及时纠正,当然是好事,但自责太多也无疑是因噎废食,作茧自缚。3、工程还没有开始实施,你就觉得自己不合适,你这因噎废食的想法,真是太荒谬了。4、何必因噎废食,你想爱就继续去爱吧。——鹿鹿安《

阴曹地府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91次

【中文】:阴曹地府【读音】:yīncáodìfǔ【正音】:曹;不能读成“cháo”。【辨形】:府;不能写成“俯”。【阴曹地府的意思】:旧时迷信的说法,认为人死后灵魂所归的阴间。【出处】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四七回:“(慧娘道)我到咱家,不能发送爷爷入土,不能伺候奶奶,倒叫奶奶伺候我,且闪了爹娘。这个不孝,就是阴曹地府下,也自心不安。”【近义词】:九泉之下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【阴曹地府造句】1、就算到了阴曹地府,我也不会放过你的。2、如果真的有阴曹地府,我到想去看看,到底是个什么样子,能不能容下你这样一个恶人。3、不管是阴曹地府,还是九天之上,只要你在的地方,我都会跟随。4、阴曹地府怎么会爬出救人的菩萨,只能是吃人的恶鬼。——楚乔传《楚乔传》5、阳世之间积善伫德皆有你,阴曹地府古往今

阴差阳错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96次

【中文】:阴差阳错【读音】:yīnchāyángcuò【正音】:错;不能读成“xī”。【辨形】:错;不能写成“惜”。【阴差阳错的意思】:比喻由于多种偶然因素凑在一起而造成了差错。【出处】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圆驾》“哎哟,凄惶煞,这底是钱亡后化,抵多少阴错阳差。”【近义词】:鬼使神差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含贬义【阴差阳错造句】1、原本应该在一起的两个人,却因为阴错阳差最终走向了分离。2、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。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,抚之怅然,但却无处追寻。——席慕蓉《丰饶的园林》3、相遇本是阴差阳错,奈何有人将错就错。4、看起来没可能的两个人,往往会阴差阳错得爱得最深。——杨千紫《宁负流年不负君》5、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歇,命运无常的手从不

阴谋诡计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11次

【中文】:阴谋诡计【读音】:yīnmóuguǐjì【正音】:计;不能读成“zhī”。【辨形】:计;不能写成“汁”。【阴谋诡计的意思】:阴谋:暗中的策划;诡计:狡诈的打算。指暗中策划的坏事。【出处】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五回:“大家如能个个像我,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,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....世界就太平了。”【近义词】:鬼蜮伎俩【反义词】:光明正大、开诚布公、肝胆相照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【阴谋诡计造句】1、你有什么阴谋诡计尽管使出来,小爷我不怕。2、如果靠阴谋诡计取得的胜利,就算是赢了也不光彩。3、只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,是阴谋诡计又如何?4、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,所谓黑与白,对与错,不过是掌权者口中的一句话。——阿彩《帝凰神医弃妃》5、你我

殷鉴不远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11次

【中文】:殷鉴不远【读音】:yīnjiànbùyuǎn【正音】:殷;不能读成“yīng”。【辨形】:殷;不能写成“阴”。【殷鉴不远的意思】:鉴:镜子,引申为可以作为教训的事;殷鉴:原指可以作为殷朝借鉴的事,即夏朝灭亡的教训,后泛指可以作为后人借鉴的事。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。【出处】: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【近义词】:前车之鉴、前车可鉴【反义词】:重蹈覆辙【用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【殷鉴不远造句】1、殷鉴不远,你难道还想重蹈覆辙吗?2、殷鉴不远,天命难谌。3、上次大火殷鉴不远,消防局应严格执行净空巷道计划,并拟出确切之时间表。4、虽说是殷鉴不远,却仍敌不过人们的善忘。5、有的事情殷鉴不远,但是人们还是会犯错。6、就算是殷鉴不远的事情,你还

吟风弄月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82次

【中文】:吟风弄月【读音】:yínfēngnòngyuè【正音】:吟;不能读成“jīn”。【辨形】:吟;不能写成“今”。【吟风弄月的意思】:指写作咏吟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文。多形容作品内容脱离实际,空虚无聊。【出处】:唐·范传正《李翰林白墓志铭》:“卧必酒瓮,行惟酒舩(chuán),吟风咏月,席地幕天。”【近义词】:吟风咏月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文学作品【吟风弄月造句】1、这本书前半部分还不错,后半部分完全是吟风弄月,无聊至极。2、今晚月亮真圆,让我们吟风弄月,各作一首诗如何?3、狗住书房三年,也会吟风弄月。——《新妓生传》4、芦花被下,卧雪眠云,保全得一窝夜气;竹叶杯中,吟风弄月,躲离了万丈红尘。——洪应明《菜根谭》5、他轻松的语气让我始料未及,原来一

银样镴枪头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86次

【中文】:银样镴枪头【读音】:yínyànglàqiāngtóu【正音】:镴;不能读成“lā”。【辨形】:镴;不能写成“邋”。【银样镴枪头的意思】:镴:锡铅合金。表面像银质,实际上是焊锡做的枪头。比喻徒有其表,实际上中看不中用。【出处】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你元来苗而不秀,呸,你是个银样镴枪头。”【近义词】:绣花枕头、外强中干【反义词】:秀外慧中【用法】:作宾语;指好看不中用【银样镴枪头造句】1、本以为你是个象棋高手,没想到也不过是银样镴枪头而已。2、他就是纸老虎,银样镴枪头,只要一戳就破。3、国民党就是银样镴枪头,完全没有一点实力的。4、别看小王每天吹嘘自己的本事多么的利害,不过真是要做起事来,不过是银样镴枪头而已。5、他就是银样镴枪头,没有什么技术的。6、本来以为

寅吃卯粮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324次

【中文】:寅吃卯粮【读音】:yínchīmǎoliáng【正音】:粮;不能读成“niáng”。【辨形】:卯;不能写成“卵”。【寅吃卯粮的意思】:寅年吃了卯年的粮。指今年吃用了明年的粮。比喻入不敷出,先行挪用,借支。【出处】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五回:“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,先缺后空。”【近义词】:入不敷出、左支右绌【反义词】:绰绰有余、丰衣足食【用法】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【寅吃卯粮造句】1、寅吃卯粮,用明天的钱,圆今天的梦!2、最近收支不平衡,总是寅吃卯粮。3、小王的生活过得极为奢侈,但总是寅吃卯粮。4、小明只要一拿到钱就乱花,所以经常是寅吃卯粮。5、把你的信用卡给我,你花钱总是寅吃卯粮的。6、这种寅吃卯粮的日子,你怎么过得下去?7、今年的营运不佳,本公司已经寅吃卯粮,

引吭高歌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210次

【中文】:引吭高歌【读音】:yǐnhánggāogē【正音】:吭;不能读成“kàng”。【辨形】:吭;不能写成“抗”。【引吭高歌的意思】:引:拉,伸;吭:喉咙,嗓子。放开嗓子,高声歌唱。【出处】:汉·傅毅《舞赋》:“动朱唇,纡青扬,亢音高歌为乐方。”【近义词】:高唱入云【反义词】:【用法】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褒义【引吭高歌造句】1、在寒冷的冬天,我听见百灵鸟在树枝上引吭高歌。在炎热的夏日,我看见企鹅笨拙的跳着华尔兹。2、在元旦晚会上,同学们引吭高歌,将晚会推向了高潮。3、一个孤寂的夜里,我独自一人站在海边,引吭高歌。4、喜欢一个人孤独的片刻,也不讨厌那群人在抖音引吭高歌。5、幸好冷风吹醒了我,吹醒了我在一个人孤独的夜里引吭高歌。6、在联欢会上,他们引吭高歌,手舞足蹈。7、大

引经据典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

发布 : 悸动的心 | 分类 : 成语大全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77次

【中文】:引经据典【读音】:yǐnjīngjùdiǎn【正音】:典;不能读成“dǐng”。【辨形】:据;不能写成“剧”。【引经据典的意思】:引:援引,引用;据:依据。引用经典著作作为依据。【出处】: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“爽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。”【近义词】:旁征博引【反义词】:不见经传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谈话与写作方面【引经据典造句】1、这篇文章写得头头是道,里面引经据典的话语很多。2、我们常常以一个博学者的身份,引经据典来安慰他人,最后才发现最不能安慰的是自己。3、你的谎话太多了,就算你引经据典,我也不会再相信你了。4、这个老师每次讲课都是引经据典的,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的课。5、他在文章中引经据典,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。6、写文章能引经据典,可使论证有力。7、参

渝ICP备14002415号-4